中医闻诊:口腔异味辨疾病
中医可通过患者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口甜:中医认为多是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口酸:中医认为是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酸多见于胃炎...[2010-12-27]
闻诊的重要意义
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而<难经&g...[2010-12-27]
闻诊辨病
闻诊是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①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②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2010-12-27]
什么是闻诊
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2010-12-27]
望肤色辨疾病
肌肤的颜色、光泽能反映内在脏腑的健康状态,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因此,如果皮肤在一段时间内不明原因变黑或变“白”,应注意排除一些全身性因素甚至疾病。 导致变黑的原因有: 睡眠...[2010-12-27]
望无名指辨健康
无名指之强弱与一个人的整体的健康状况有很深的关系,观察无名指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无名指亦以圆秀健壮为最好。太长的人,容易有生活不规律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倾向。太短的人,又主元...[2010-12-27]
望肤色知饮食健康
人的肤色是由种族、遗传等先天因素决定的,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色素的多少、皮下脂肪的薄厚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肤色应是红润而有光泽的。除了贫血、肝炎等疾病之外,饮食不当也会影响人的肤色。 ...[2010-12-27]
中医望耳辨健康
通过对耳的观察,可以推测机体的健康状况。对耳朵的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定位诊断几个方面进行。 颜色、光泽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2010-12-27]
中医望发知五脏健康
头发对每个人的形象都至关重要,对黄种人来说,健康的头发应该是乌黑、发亮、浓密的。头发是“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2010-12-27]
中医“辨汗”识病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2010-12-27]
望牙齿辨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因此望齿和龈可以初步测知肾和肠胃的病变。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2010-12-27]
中医望诊之“望神”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神这一步骤不能缺少。精、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功能的代谢产物,通过望神可以了解精、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脏腑功能的旺盛及衰弱,从而了解病人的病...[2010-12-27]
中医望诊之舌苔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首先...[2010-12-27]
望诊精要之望“气”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但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 望“气”的重要性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2010-12-27]
五指半月痕与五脏的关系
1、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2、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3...[2010-12-27]
中医望表辨病
人们对长在脸上的雀斑比较注意,因为它影响面容,于是人们千方百计求医就治。其实雀斑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有些色素沉着却与某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常可成为提醒人们发现内脏...[2010-12-27]
望痰辩病
中医学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质和量,加以辨症下药,基本上可分为六类: 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 ...[2010-12-27]
中医中的望步识病
1.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2010-12-27]
望目都望什么?
望目对脏腑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望目包括望眼神、眼色、眼形及眼态等方面。(1)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2010-12-27]
望笑容也能诊病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2010-12-27]
中医望面诊病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祖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2010-12-27]
中医舌诊辨病
皮肤健康人的舌头色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没有裂痕和凹痕。如有下列情形者往往提示身体不健康:舌面味蕾丝聚在一起,形成沟和脊,表面长期缺乏维生素B。舌部运动不灵活,有此僵硬,说话不清,...[2010-12-27]
中医望唇色辨疾病
正常健康的嘴唇一般肤色红润而有光泽,干湿适度而有弹性。一旦身体有问题,嘴唇就会出现改变。所以清早起床,不妨照照镜子,仔细看一下自己的嘴唇,看是否有下面的情况: 口唇青紫:如果嘴唇...[2010-12-27]
望诊的内容
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2010-12-27]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