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中医 >> 查看内容

中医大腕春季自己独享的养身招

2015-03-24 08:58:42健康时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01
      中医大腕们,说起春季养生或保健知识,娓娓道来,几句或者几十句,都很严谨、实用:吃羊肉要加白萝卜块儿、鞋跟不要超过3厘米、散步最好“披发缓行”,春天刮刮背可以防痤疮……对于热衷学习中医保健知识的读者而言,这些看似简单而平常的养生方法,可谓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史大卓——

  根据体质选饮食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心功能衰竭,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史大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倡导益气活血、生肌治疗心梗心衰,可以改善心肌血供,促使心肌再生,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史大卓教授提醒说,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春季是个好时节,很多患者的病情由于气候的原因会有一定好转。但是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一旦感冒,很容易使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

  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及有规律锻炼以外,史教授建议,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服用一些食疗方来预防感冒。比如爱上火的偏热体质的人,可以用菊花、苦丁泡茶喝;怕冷等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桂圆、枸杞子等;容易出汗偏气虚的人可以吃点山药、扁豆、黄芪、党参等。

  而谈到自己的保健方法,史教授说,吃的方面,他的饮食比较清淡,肉类喜欢羊肉和鱼类。吃羊肉主要是因为自己体质偏寒,而羊肉是很好的温补食物。鱼类食物,他说深海鱼类更有助于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王承德——

  我最拿手的是“清汤羊肉”

  王承德说,类风湿与气候变化、环境湿度关系密切,所以在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的春天,类风湿患者“恐怕要遭受一点点考验”。

  冬天由于有暖气,房间里总是能够保持一个恒定的温暖状态,但随着暖气断供,户外阳气还没有上来,屋里会骤然阴冷,必然会加重类风湿患者的病情。 “我建议凡是有类风湿患者的家庭,最好买一个电暖气,维持房间的恒温,让类风湿患者平安过渡到温暖的季节。”

  王承德还推荐,无论是类风湿患者还是普通人,春天都可以多吃一点羊肉。

  “羊肉具有补血补精、补肝补肾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有提高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类风湿患者食用——我几乎天天都吃羊肉,因为羊肉是最有营养又最美味的食品之一。”

  王承德透露了他最拿手的“清汤羊肉”的制作过程:把羊肉块儿和凉水一起放在锅中,待水开,放入姜片、花椒、大蒜和胡椒粒,羊肉煮至七成熟的时候,加白萝卜块,加盐。羊肉彻底煮熟以后,捞出,拌上香菜末和葱末吃,“非常鲜美,而且保留了羊肉的营养。”

  王承德说,加入锅中的白萝卜块一定要吃掉,许多人吃羊肉后会上火,而白萝卜就有减少热性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温建民——

  鞋跟不要超过3厘米

  在健康和美丽之间,很多女人会不自觉地选择后者。这句话,在记者采访温建民时,体会得更加深刻。

  温建民是中医骨科专家,“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是他最著名的中医绝活儿。

  拇趾外翻是骨科的一种常见足病。表现为大拇趾向外撇,而根部向内收,从而在根部长出一个大鼓包,使得前脚像个三角形的“大蛇头”。每五个女人当中,就有一个拇外翻患者。

  这话是有数据支持的。温建民介绍说,高跟鞋发明之前,该病发病率很低。二战后高跟鞋引进日本,就给日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拇外翻患者。中国也有调查证明,穿高跟鞋者拇外翻患病率为不穿高跟鞋的15倍。

  “临床上,20个来看拇外翻的,有19个是女性。”温建民进一步解释,该病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除了遗传因素外,多与穿尖头鞋与高跟鞋有很大的关系。

  拇外翻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不穿尖头、高跟鞋,选择一些鞋头宽大的鞋,使足趾在鞋里有一定活动空间,不受任何挤压。”但很显然,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不穿高跟鞋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温委员建议:“能少穿就少穿,不得不穿的情况下,鞋跟不要超过3厘米。办公室内不妨备双平底鞋,在能不穿高跟鞋的情况下换上,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姚乃礼——

  散步就是要“披发缓行”

  “每天六点多起床后,我都会出去走40到60分钟。”面对记者,姚乃礼委员用自己的养生经验告诫公众:尤其是春天,大家不妨多到户外走走。

  中医认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万物生长,人应该多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取自然界的阳气。

  但外出运动,切忌着风。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 所以,外出运动,要避免顶风和雾天,以免大量吸进污浊的空气,同时防止受寒。

  此外,运动也不宜过量过猛,古时讲,要“披发缓行”,让自己完全放松到自然状态。现在,我们并不过于强调“披发”,但“缓行”还是值得提倡的,推荐大家走到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出汗太过,以免阳气外泄。

  总之,“迈开双腿,走出户外,融于自然,焕发生机。”这是姚乃礼教授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春季养生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健——

  养生要讲一个“活”字

  王健说,中医养生的精髓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中庸”,也就是什么都不要太过,都要掌握一个度。但是,这种中庸不是消极的,而是很积极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调整,要“活”一些。

  王健拿自己举例子,他是贵州人,从小在家爱吃辣,但是来了北京生活之后,身体出现诸多上火的症状——口干舌燥、皮肤也很干,于是王健就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不吃辣,慢慢的,这些上火症状就消失了。

  但是现在王健去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出差,还是会吃点辣,因为南方湿热,适量吃点辣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这就体现出中医养生的灵活性。

  “我很少吃药,一般的感冒,多喝水,用被子捂住身子发发汗,好好睡几天就行了。”王健认为喝水可以排毒,促进感冒的痊愈。

  做运动也是王健的爱好,他在家中买了跑步机,每周会跑上一会儿,平时有空会经常举举哑铃。当然,也都讲“度”,不过分。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吕爱平——

  喜欢喝茶,但很少空腹饮用

  喝茶也是有讲究的,春季多喝绿茶,而秋冬季节应该多喝青茶或红茶。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气候干燥,风沙大,容易使人发生各种过敏反应,百病也易复发,及时品饮可领略到“新茶香”,还可对各种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春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其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多酚较少,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保健作用更明显。再加上春茶生长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需使用农药,污染少。因此,就绿茶而言: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吕爱平介绍,他胃不太好,所以很少空腹喝绿茶,因为空腹喝绿茶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同时,空腹时,茶里的一些物质容易被过量吸收,比如咖啡碱和氟。咖啡碱会使部分人群出现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茶醉”现象。而氟如果在体内蓄积过多,则可能引发肠道疾病,影响肾功能。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0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