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秋季保健 >> 查看内容

秋冬护嗓 应避开三大误区

2014-11-01 10:04:21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085

    执教10多年的刘女士,因为声音嘶哑,最近不得不告别她热爱的“三尺讲坛”。医生说,像刘老师这样不懂科学发音而损伤嗓音的人,不在少数。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很多人感觉嗓子不舒服,此时更应该掌握发声技巧,避免嗓音损害。

    “费口舌”人群嗓音病高发
    刘女士是一名老师,深爱教师职业。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讲到声音嘶哑。起初她没太重视,因为身边很多老师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这两年,她嗓子的毛病越发严重了,平日里说话都觉得很累。到医院一查,医生说她的声带上长了个小息肉。手术切除息肉之后,刘女士的症状并未明显好转。最近,她不得不放弃讲课生涯,选择退居二线。
    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庄佩耘主任医师介绍,她坐诊时接诊过不少嗓音病患者,其中教师比例很高,约占1/3-1/2。由于职业需要,教师经常要连续上几节课,还要让每个学生都听到,用嗓时间长、强度大,很多人都有嗓音问题。而且,国内师范教育缺乏发声、用嗓相关训练,许多老师不懂得如何用嗓、护嗓,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肥厚、反流性喉炎等嗓音问题。除了教师,销售、律师、主播等“费口舌”的职业,也是嗓音病高发人群。
    声乐老师向医生学习护嗓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嗓音保健的重要性。不久前,我市某音乐学校的肖老师还专门到中山医院“取经”,在耳鼻喉科学习了1个多月。
    肖老师说,声乐老师掌握嗓音保健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用嗓。比如,男生会有1-2年变声期,激素水平变化大,嗓音也会出现变化,如音调不稳、音调范围发生改变等,唱高音时往往力不从心,此时,老师应教学生注意节制用嗓,不要刻意追求高音,以防声带损伤,继而导致嗓音损害。
    庄医生建议,“费口舌”的人,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用嗓习惯和生活习惯,调整说话的用嗓方式和用嗓量,发现问题要早诊早治。治疗嗓音病主要靠“三条腿走路”,即手术、药物及嗓音训练。其中,嗓音训练容易被忽视,其实,只有嗓音训练才能帮患者纠正错误发音习惯,所以至关重要。
    提醒
    秋冬护嗓
    应避开三大误区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越来越多人感觉嗓子干痒,说话久了就更明显。庄佩耘提醒,秋冬护嗓要避开以下三点误区:
    一,清嗓。这是很常见的不良习惯。清嗓动作会使声带瞬间严重碰撞,易造成声带损伤。建议采用强吞咽动作抑制清嗓。
    二,高频说话的人感冒仍带病工作,发声不清便提高音量。感冒时,上呼吸道充血水肿也会波及声带,此时不宜过度用嗓,若大声喊话、长时间用嗓,容易损害声带,导致声带小结、慢性喉炎等。所以,感冒时应尽量少说话,多休息,多喝水,适当做雾化治疗。
    三,吃饱饭后唱歌。饭后K歌成为很多人消遣的方式,此举容易引起食物返流损害声带。此外,减少烟酒刺激也有助于护嗓。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57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