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幼儿儿童保健 >> 查看内容

早产儿体重小于1公斤 视网膜发病率近八成

2014-10-22 10:07:09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976

    小明(化名)仅26周就迫不及待地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出生后多器官发育不全。经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抢救,生命体征虽然平稳,但在眼部筛查时发现视网膜严重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终身失明。所幸,经过及时激光手术,宝宝的视力得以保住。

    近日,福建省2014儿童眼及视力保健培训班在厦举行。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医师熊永强介绍,此次培训班对象是全市基层眼保健医生和眼科医生,希望他们能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他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胎龄在28周以内的早产儿,发病率高达80%-90%;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此外,不合理的高浓度用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缺氧易引起多脏器损害,吸氧成为必要的干预手段。2013年国家出台专门的相关指南,保证科学的氧浓度。并且要求对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周-6周开始。
    链接
    筛查3583名早产儿
    发病率达12.26%
    从2008年至今年9月,市妇幼保健院共筛查了3583名早产儿,发现其中439例有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达12.26%。其中约有4%(约100多名)需及时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将永久性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窗口很窄,必须在36周前及时打激光治疗,否则将失去治疗机会。
    今年3月,该院引入全省首台第三代新生儿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将新生儿眼底筛查门槛降低,已筛查800例左右。此前,需要专门的眼科医生用间接眼底镜检查,技术门槛高,且只有医生自己可以看到。该系统运用后,医生、病人及家属都可以看到,影像资料可以保存,也可供远程会诊时参考。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