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笋之争”打响 能辨会煮很重要
菜农说,冬笋底座短粗,春笋细长。
四种方法分辨
冬笋 春笋
颜色 笋 皮是金黄色的,没有黑色条纹。
外皮 紧紧包在一起的,摸上去很实在。
个头
个头也偏小一点,大部分都在三两左右。
口感 冬笋肉质细密,涩麻鲜甜。
颜色 毛多,而且外面包着的皮有黑色条纹。
外皮 春笋外皮有点松动。
个头 多在半斤以上。
口感
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笋的丰富口感。
无论是冬笋还是春笋,在民间都有“素食第一品”、“蔬中第一珍”的美誉。鲜笋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粗纤维素含量高。对于这两种食材,市民既要学会分辨,也要掌握烹调方法。
市场
春笋未上市 冬笋价格仍高居不下
记者在深田路百家村农贸市场采访时发现,春分(21日)来临前,冬笋在市场上仍占据笋中之王的位置,价格仍高居一斤10元以上。菜贩告诉记者,春笋要下周以后才上市,所以冬笋的价格目前不会跌。春笋还未上市,“两笋”之争就开始了。菜农老王告诉记者:冬笋最好的就是建瓯产的,价格由1月份的17元一斤到现在特价10元一斤。他在出售的冬笋上面放着一张纸,写着:建瓯冬笋,特点是肉脆香甜,漳州华安春笋肉硬涩麻。据悉春笋上市后,冬笋不仅会退出市场,价格也会回落。
营养师
一二月吃冬笋最好 但要先用盐水煮
国家一级营养师许少雄告诉记者:其实冬笋和春笋是一家,都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每年一二月份是吃冬笋的好时节。与春笋、夏笋相比,冬笋品质最佳,营养最高。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B2、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食用冬笋能帮助消化和排泄,起到减肥、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它还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春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
许少雄认为,古人说,“食笋者比如治病,得法则益人,反之则有损”。因为冬笋含有草酸,容易和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吃前一定要拿淡盐水煮5—10分钟,去除大部分草酸和涩味。其次,笋性寒,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最好别吃,女性月经期间、产后也不宜多吃。尿道、肾、胆结石者也不宜多食。
即将上市的春笋一向被誉为“春天的菜王”,但有过敏体质的人吃春笋时要小心,因为吃多了很容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皮炎和荨麻疹。普通人,新鲜竹笋也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在3两左右就可以了。
【相关阅读】
“发物”加重疾病 竹笋也在其中
“发物”除了大家熟知的海鲜、鹅、公鸡、羊肉、牛肉外,还有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酒、韭菜以及芋头、花生等。动物的头,如鸡头、鸭头、鹅头、猪头、羊头等,也属于发物。竹笋、黄豆芽、绿豆芽、香菇、蘑菇等也属于发物。
吃了这些发物,会助火热毒邪,并容易致使人体气血失常,使疾病发展迅速恶化。所以,防病治病中,应重视“发物”禁忌。
哪些疾病应忌食“发物”?
1.皮肤病:痤疮、湿疹、白癜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
2.外科病:痈肿疮疡、丹毒、淋巴结结核等,以及刚手术的病人;
3.内科病:如哮喘、咳嗽、水肿、痢疾、中风等;
4.传染病:如腮腺炎、水痘等;
5. 各种眼病:尤其是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6. 其他疾病:烫伤等。
一般来讲,在疾病的急性期,应严格忌食发物。到了恢复期,就不必限制太严,适量食用即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