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秋季保健 >> 查看内容

患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办?

2011-09-03 06:12:57互联网编辑查看次数:38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的风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的关节炎,所以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后应该及时诊断、规范治疗。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目标已由“控制症状”,改进为 “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为此,寻医问药专家访谈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杨铁生主任医师为我们广大网友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和养护。

杨主任说:RA强调早期联合用药原则,同时持续治疗不能随意停药

——问:杨主任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呢?

答: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目前,该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由此造成关节软骨、骨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最为常见的是腕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等,并伴有骨骼肌的萎缩,严重者甚至致残。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会出现关节肿痛和早晨起床时双手关节僵硬(晨僵),不能自由活动的症状。如有类风湿疾病家族史、关节出现晨僵、疼痛、肿胀6周以上,可以怀疑是否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问: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依据都有哪些?

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包括晨僵、多区域关节炎、手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结节等;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是否阳性(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近年来提出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高特异性的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系统,包括AKA、APF、AFA、抗CCP抗体,这些抗体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影像学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结构破坏的重要方法,但普通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没有帮助。CT的分辨率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特别是高分辨CT可准确诊断出关节软骨细小的病变,对早期出现轻微骨质破坏诊断很有价值。核磁共振(MRI)对软组织层次的分辨力优于CT,由于滑膜炎的严重程度与骨侵蚀的发生密切相关,MRI可对类风湿性滑膜炎症程度进行量化,故对早期类风湿性滑膜炎有诊断价值,并可通过测定滑膜的量来观察治疗反应,还可测定骨侵蚀的量,因而可用于评估疗效。

——问:杨主任,请您给大家介绍下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类风湿性关节炎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一般用2—3种药物)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可适当活动,慢性迁延期可短期休息或减轻工作,应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并配合理疗。

2.药物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如布洛芬、扶他林等。 (2) 改变病情的药物(DMARDs),这类药物也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这些药物对延缓和控制病情的进展有很好的作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抗风湿药物的联合应用。临床上常用的抗风湿药物有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艾得辛、雷公藤等。此外,目前已有多种植物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如雷公藤多甙、白芍总苷、青藤碱等,可辅助其他药物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3)生物制剂:主要用于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临床上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拮抗剂、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拮抗剂、抗CD20 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3.外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疾病,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3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