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家居保健 >> 查看内容

想吃鱼要先学会选鱼

2011-09-03 18:17:10互联网编辑查看次数:231

鱼,在远海城市的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尤其是经常去湖泊,小溪抓鱼,也是他们的儿童时期的美好的乐趣。同样,鱼肉里含有的营养物质对儿童的脑部发育以及治理发育有着很大营养价值,一般家长都喜欢买鱼熬汤或是做菜给自己的孩子吃。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鱼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是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只要经常吃鱼,大脑中的DHA值升高,就会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机能,提高判断力,减少失误。所以,想要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应该多吃鱼,同时,在哺乳期经常吃鱼也能为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丰富的DHA,使宝宝们记忆能力提高,让我们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而对于那些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多吃鱼,摄入足够的DHA,可刺激大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另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明,DHA还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并有抑制炎症、抑制癌症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素以鱼、贝等海产品为主食的爱斯基摩人很少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原因。

莫吃不熟的鱼

科学研究和测试发现,鱼的体内含有—种叫二恶英类的致癌物质。由于这类化学毒物是随水内沉淀物沉到水底的,故生活在水底并食用水底腐物的鱼类身体内含量相当高,尤以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中的墨鱼及淡水鱼类中的鲤鱼等为重。

鱼类虽含有二恶英类致癌物质,但只要烹调得法,是可以除掉的。据试验对比表明:如果将鱼肉烧透煮熟则可将绝大部分的致癌物质去除干净。因此,劝君莫吃生或半生不熟的鱼肉,特别是墨鱼和鲤鱼。另外,常吃生鱼,还容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但事实}: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就算把鱼片投入90℃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因此,生鱼片还是少吃为妙。

不吃有毒的鱼

全世界的水域中有鱼类3万多种,大部分都可以食用,但有600余种鱼类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我国的海鱼和淡水鱼约有2 000种,体重大小差异很大,其中有毒的鱼约有170余种。鱼体内的毒素主要有下列几种:①肉毒:肉毒鱼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这类鱼的肌肉和内脏中含有毒素,这些毒素主要是因为鱼吃下了含有生物碱的浮游生物,该类物质对鱼类没有毒性,而人类吃了这些含有生物碱的鱼类却会发生食物中毒。②血毒:鳗等水产品有毒,加热可使其毒性物质分解,故食用时应熟食。③刺毒:淡水鱼中的鳜鱼以及海水鱼中的某些鱼类,它们的鳍棘有毒腺。④肝毒:鱼类的肝脏一般无毒性,但过量食用马鲛鱼、鲨鱼等鱼类的肝脏也会引起中毒。⑤胆毒:鱼胆中含有胆汁毒素等有毒物质,胆汁毒素的毒性很强,耐热、耐酸,不易被酒精破坏,即使将鱼胆煮熟或用酒冲服仍会引起中毒。

另外,工业废水和农药会污染沟渠中的水,使水中的鱼类受到污染。人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鱼类也会引起中毒。

吃鱼的有哪些禁忌

鲜吃鱼肉有危害

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出,鱼身上的寄牛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小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购买活鱼回家后可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问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最好。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