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_
心理学教授呼吁大家: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专家有写日记的习惯。女儿啾啾出生后,成了他日记里的主角。因为女儿成了他生活里的主角。专家情不自禁地记下女儿的一点一滴表现。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是如何做的吧。
专家说,孩子年幼的这一段奇妙时光,是他以及孩子的宝贵财富。孩子年幼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了。女儿长大后,把这一份年幼时光的记录交给她,她会多么欣喜啊。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专家没有特意教女儿认字,但啾啾5岁时已认识不少字了。啾啾认字大约有几个途径,一是,平时开车外出,她喜欢读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父母。二是,她看着歌谱弹钢琴,开始时大部分字不认得,慢慢就对上了。三是,看有字幕的动画片,由听台词而认识了字。四是,看妈妈给她念过的书,连猜带蒙,认字越来越多。
由此专家看到,幼儿的认字能力是一种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便会自然地展现和生长。也就是说,认字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根本不需要强行灌输。
专家的家,最多的东西是书。专家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他们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收发邮件,他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专家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啾啾的学习成绩很好,并不费力。她的班主任多次问专家:“你们是怎么教的?”专家想,没怎么教呀,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见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
专家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当然,熏陶并不限于家庭的影响。事实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就开辟了熏陶的新来源,能够从好书中受到熏陶,这是良性循环,就像那些音乐家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熏陶后,又从音乐中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