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心脏中心致力打造两岸人文护理典范
人文护理 情暖患者
护士为患者拍背。
关心患者
学会换位思考,怀着“以病人为师”的感恩之心,以微笑拉近护患关系,用真诚抚慰患者心灵
关注细节
改变护患沟通方式,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从患者角度出发,进行护理和科普宣教
近日,厦门市卫生局和台湾慈济医院合作举办医学人文建设培训班,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在开班式上强调,医护人员应首先具备“人文情怀”,用真心、真情服务患者。
作为厦门医疗界的金字招牌、首批心血管病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心脏中心积极响应市卫生局号召,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在“人文护理”领域先行先试,积极为护士提供在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先后选派多名优秀护理骨干前往北京市、广东省、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最新的护理理念,去年底又组织护理团队赴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参访学习。如今,心脏中心护理团队已成长为一支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人文化、专业化队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文护理宗旨已深深扎根在每位护士的心中。
参访慈济 树立“大健康”理念
“润物细无声”,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护理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患者的需求已从单纯的医疗向更高层次的“医疗和舒适”转变,护理工作更应树立“大健康”理念,在对患者进行生理照护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关怀。
心脏中心因举办海峡两岸心血管护理论坛,与花莲慈济医院结下了深厚情谊。去年底,在厦门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张锦辉的协助下,心脏中心选派护士长、护理组长、总带教等护理骨干共19名,赴花莲慈济医院参访学习。此行对大家来说是心灵涤荡之旅,慈济“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浓厚人文气息让大家深受感动,大家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回到厦门,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人文护理”理念,尝试进行很多转变,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赞誉。
学会感恩 心中有爱真诚微笑
对心脏中心心内科CCU护士长陈媛来说,慈济之行的首站便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负责接待大家的是慈济医院护理部督导王琬详,大家见她一身白衣,充满朝气,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微笑,宛如美丽的天使,不禁由衷地称赞:“您真美!”王琬详立刻回应:“因为你的心美!”的确,心中有爱,便会善察人间真爱;心灵美丽,方能发现他人之美。这不经意的一句话,让陈媛感慨良多:“倘若我们内心充盈着美好,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美。”
参访期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恩”。“要向患者感恩,把病人当老师,因为他们的痛苦经验赐予了我们服务的机会,让我们累积了经验,提升了技术,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变化无常,更加明了生命的价值。”陈媛说,护士怀有“以病人为师”的感恩之心,自然能将善的力量融入护理行为中,搭起与患者沟通的心灵桥梁。
“慈济医院有个护士长看起来很年轻,我问她怎么保养的,她说每天都涂慈济面霜——微笑。”心内科护士张雪梅说,微笑可以拉近护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让病人心情愉悦,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心脏中心也会定期开展“微笑天使”评选活动,护士们用真诚的微笑抚慰了患者。“腰要软,嘴要甜,脸要笑,眼观八方,手脚要快,这是我们的法宝。只有对患者发自内心地关爱,并付诸行动,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换位思考 体恤患者懂得付出
护理工作琐碎繁杂,护士的辛苦和压力,外人很难体会。厦门市心脏中心是首批心血管病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闽西南享有盛誉,慕名来求医的患者特别多:心内科CCU设有10张床位,高峰时床位使用率达200%;心内科有100张床位,也长期加床,还有很多患者预约排队等着入院治疗。
导管介入手术是心脏中心一大特色,心脏中心在全省率先开通胸痛绿色通道,全天候24小时开展急诊冠状动脉开通的微创介入治疗,已挽救了数以百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心脏中心流传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了与死神抢时间,导管室的医护人员随叫随到,早上踏进导管室,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下班,连续奋战到晚上七八点是常事,加班到次日凌晨也不新鲜。
心脏中心急危重病患者多,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猝死率高,有时患者和家属不理解,将怨气发泄在护士身上。长期身处高强度工作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护士,难免会觉得委屈。“以前忙得没有头绪,经过慈济之行的洗礼,现在我们更会换位思考,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承受着生理、心理的煎熬,我们觉得患者特别不容易。因为更加体恤患者,我们也更懂得付出和感恩。”陈媛说。
人文关怀 渗透工作每个细节
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细节,无不体现着人文关怀。慈济医院“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宗旨,心脏中心的护士们铭记于心,深受启发。
在心脏中心,人文关怀已渗透进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重症监护室是相对封闭的病区,家属探视时间短,患者容易感到孤独,家属也总是担心。护士们就凡事“多说一句,多问一句”,尽力帮他们解除心结。
一位老先生因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住进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老伴是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子女都远在外地。一天早上,天下着大雨,老太太从家里送饭来,之后就联系不上了,老先生心急如焚。护士们也万分焦急,帮忙到处寻找,在院区找到了不知如何回家的老太太。护士们怕老太太走失,打着伞送她回家,同时为老先生订好了一日三餐,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老人的子女从外地赶来后连声道谢,称赞心脏中心的护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面对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病患者,通过健康宣教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心脏中心护士努力的方向。然而,护士们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护士针对同一个问题反复叮嘱,患者却记不清楚。比如,护士多次讲解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但很多患者记不住,也做不到。在参访慈济时,心内科护士金婷特地请教了慈济营养师。“慈济的方法是先问患者平常吃些什么,然后在其原有饮食习惯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患者更容易接受。现在我们改变了沟通方式,更注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科普宣教的效果确实更好了。”
当前,心脏中心的护理团队以科研为平台,正致力于打造更加完善、规范、系统、科学的宣教体系,以求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主动服务 用爱温暖患者心灵
“慈济之行让我们收获颇多,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悄悄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悉心呵护,精心照顾,让爱的新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让爱的文化在心脏中心开花结果,造福更多患者。”这是一位护士的参访心得,也是心脏中心护理团队共同的心声。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几乎所有的诊疗工作都需要护士参与。心脏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推行“人文护理”理念,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病人等我”为“我迎病人”,让护患关系更和谐,构建起尖端医疗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的优质服务新局面。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心脏中心将把饱含慈济人文思想的《静思语》制成标语;设立照片墙,记录医患沟通的美好点滴;播放轻音乐,缓解病区焦躁烦闷的气氛;他们还会帮患者过生日。总之,他们将从各个方面营造人文护理氛围,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让他们“在院如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