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急救教室 >> 查看内容

中风遇冷高发 学会咋急救

2011-03-24 14:28:31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843

“卒中”,民间俗称“中风”,包括脑溢血和脑梗塞。(资料图)

据卫生部统计,脑中风引起的死亡在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因素中,仅次于肿瘤,排第二,高于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我国每天平均有4000多人患急性中风,每年有150万人因脑中风而死亡,老年人长时间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因素是“中风”的诱因。

眼下正好是中风高发期,医生说,如发现家人有口鼻歪斜、视力模糊等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气候转冷 卒中患者增多

“卒中又名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血管堵塞或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坏死,从而引发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偏瘫、半身麻木,严重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现在天气转冷,中风的发病率比较高。”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副院长马云枝教授说。

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得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约150万人;存活的卒中患者600万人~700万人,其中3/4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残疾。在中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造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防卒中要控制好基础病

“老年人抵抗力差,对气候适应性比较差,不要起得太早,要多喝水、保暖、保持情绪平稳。”马云枝说,“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该在冬季高度重视,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病,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避免中风。”

老人发现中风千万别自己处理。有些老人独自在家,考虑子女在上班,于是“懂事”地自己硬撑到孩子们下班才通知;有些老人早晨起来发现不能动了,但此时距离发病可能已经好几个小时;有的先自行熬点凉茶喝或中药自治,“静观其效”后发现无效才迫不得已上医院。

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提高警惕。气候变化大的时节,如果伴有高血压、精神又紧张,容易在脑血管薄弱处引发脑出血。而人体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前会有一系列的信号,第一感觉是头疼,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等;其次是肢体发麻,而且越来越麻,半身麻木,甚至出现语言障碍。“中风是复发率非常高的疾病,每次复发均可不同程度地加重病人的病残程度,减低病人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出现过中风的病人一定要做好预防。”马云枝提醒,“必要时可以做一些检查,做到早期发现。”

中风发生后应该如何急救

“"卒"就是指起病时间很短,数天、数小时、数分钟就会发生,抢救不及时就会出现严重后果。”马云枝说,“中风后,如果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相反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

如果在你身边,有人发生中风,应该怎么办?专家建议:

1.一旦发现有人中风,不要惊慌失措。可以把病人抬到床上或沙发上躺下,让病人侧向一边睡或平卧而使头转向一侧,使口内黏液或呕吐物容易流出,解开衣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2.保持安静。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可以做些安慰、解释工作,避免其紧张、焦虑,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神志不清醒的切勿喂水或口服药物,以防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3.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重点是神志的变化,血压的高低,心跳的次数,呼吸的快慢及是否规律,肢体活动的情况,眼球是否向一侧凝视或左右分离,瞳孔的大小、左右是否相等,用灯光照射瞳孔是否缩小,呕吐物是否呈咖啡样或血性等。

4.就近就医,最好争取医务人员到现场做检查及治疗,如病情较重,应送往附近的医院,不要长途运转。即便是转院,转送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如脱水、减压等处理,转送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震动,头部应有专人保护。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