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急救宝典 >> 查看内容

被动物咬伤后必备的正确急救法

2011-03-23 09:35:35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114

春夏时节,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专家提醒,此时正是被各种动物咬伤、昆虫蜇伤的高发季节。有些动物或昆虫甚至带有毒性,正确的处理会大大减轻对身体的伤害。急救专家教你根据咬伤的种类,迅速有效地应对。

状况一 蜂蜇伤

症状:一般只表现局部的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如果被蜂群蜇伤,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至急性肾衰。过敏病人,即使是单一蜂蜇伤也可发生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处理:蜜蜂蜇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黄蜂蜇伤则用弱酸性溶液中和。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取出蜂刺,切记不要挤压。局部症状较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给止痛剂或用抗组胺药止痒。也可采用中草药外敷。对有全身症状者,须立即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状况二 蜈蚣咬伤

症状: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严重者可发生坏死、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有的有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处理:立即用弱碱性溶液洗涤伤口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磨,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疼痛较重者给予止痛或伤口周围封闭,亦可用蛇药片内服或外敷,必要时清创。局部坏死、感染者、急性淋巴管炎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状况三 猫狗咬伤

症状:现在不少家庭饲养宠物,如不小心被猫咬伤后,伤口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如猫染有狂犬病,其后果就更严重。因此,必须做好现场急救处理。

处理:1、冲洗伤口要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如果伤处在四肢,应在伤口上方结扎止血带,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0毫升以上)或盐开水清洗伤口。因为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让其充分暴露,冲洗完全。如伤口较深,冲洗时可用干净的牙刷、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刷洗至少要持续30分钟。冲洗后要用干净的纱布盖上伤口。越早处理伤口愈好,最好在2个小时内进行。但即使延迟了一两天甚至三四天,也不应该忽视局部处理。如果此时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述方法处理。

2、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或5%石炭酸局部烧灼伤口。处理好的局部伤口,不需包扎,别涂软膏。

3、尽快注射狂犬疫苗。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当天、第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疫苗,如因诸多因素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状况四 毒蛇咬伤

症状:有毒蛇与无毒蛇的鉴别,牙痕是个可靠依据。其他有毒动物如蜈蚣、毒蜘蛛等无牙痕。无毒蛇咬伤的有一排或二排细牙痕,而毒蛇咬伤则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有时也有一个或3-4个以上的较大牙痕。被咬伤后,伤者会出现多种症状。

 

神经毒表现:一般红肿不重,流血不多,疼痛较轻,不久出现麻木感并向肢体近端蔓延。全身症状30分钟至2小时后出现,有时延长10余小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乏力、步态不稳、眼睑下垂。重者视力模糊、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紫绀,以至全身瘫痪、惊厥、昏迷、血压下降、呼吸麻痹、心力衰竭。

血液毒表现:局部症状出现早且重,伤处剧烈疼痛如刀割,出血不止,肿胀明显,并迅速向近端扩散。皮肤紫绀,出水疱血疱并逐渐增大以至破溃。有明显淋巴管炎。重者组织坏死。也可出现出血、溶血、甚至肾衰、心衰,全身症状有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关节痛、心悸、高热谵妄。

混合毒表现: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表现。全身症状发展较快,死亡主要原因为神经毒所致。

处理:1、局部紧急处理。阻止蛇毒的吸收和加速毒液的排除,是防止中毒的重要环节。⑴结扎。切忌惊慌奔跑,应立即停止伤肢活动,就地取材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20至30分钟松解一次约2-3分钟。一般在注射抗蛇毒素或服用蛇药后,结扎可解除。⑵切开冲洗。先用双氧水或肥皂水冲洗,消毒后将毒牙清除,然后切开,亦可用吸乳器或拔火罐进行负压吸引;也可用嘴吸(口腔破溃不能用此法)。敷料包扎后伤肢置于低位。⑶局部解毒。用结晶胰蛋白酶在伤周注射。

2、抗蛇毒治疗。用抗蛇毒血清,蛇药口服。

3、严重中毒的给予对症治疗,呼吸衰竭出现较早应提高警惕。另外蛇咬伤伤口易感染,应给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胡晓震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 见习记者 魏宇佳)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1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