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查看内容

漳州首现防艾志愿者团队

2010-12-03 12:06:48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2769

 

    12月1日是第23个 “世界艾滋病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漳州新增37例艾滋病患者,患者总数达到154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冰冷的数字后面,活跃着一群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人员。漳州市疾控中心昨日上午在市区延安北路举行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医院等单位也在开展防艾的宣传,而今年漳州也首次出现了防艾的志愿者团队。

    现状:每年新增三四十例

    漳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汪志辉医师,今年有了新的“职务”——— 漳州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主管。从2000年开始接触艾滋病防治工作,一干就是10年,可以说是漳州防治艾滋病工作的 “主心骨”。

    汪志辉说:“今年新增37例,七八成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历年以来已经达到154例,而这几年新发现的病例占到60%-70%。”他认为这几年新发现的患者占了总数的很大比例,这跟检测面扩大有关,而同时难以回避艾滋病患者增加的整体趋势。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漳州每年新增三四十例艾滋病患者。目前,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收治五六名艾滋病患者,黄医生介绍,医生大部分都有参加艾滋病医治的培训,平时医生就跟对待普通病人一样对待这些患者。

    困难:干预难、歧视多、经费少

    这么多年来,汪志辉和两三个同事一起,一直顶着人力资源、资金缺乏的困难,“经常晚上要出去干活,加班是家常便饭”。

    他们还面临着高危人群干预难、歧视难消除等诸多难题,汪医师说,吸毒人员、卖淫人员、同性恋等这些患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很难介入,“有的根本找不到,怎么去防治?”

    跟艾滋病患者谈心、一起用餐等,对医师来说很正常,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却很难接受。汪志辉介绍,此前曾查出一位孕妇患有艾滋病,就开始追踪。“快生产时,当天我冒着大雨连夜赶到县城,送了母婴阻断的药物,没想到回来之后,却了解到这对母子被家人抛弃了。”

    进步:新生的“社区关怀小组”

    据汪医师介绍,漳州龙海市、芗城区正努力筹备,准备建立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点,以减少吸毒人员患艾滋病的几率。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漳州首次出现了志愿者团队,加入了漳州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刚刚开始做,很多工作都还不熟悉,但是相信慢慢会发挥作用。”漳州团市委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汪医师眼中,疾控中心今年7月份组织成立的艾滋病感染者 “社区关怀小组”才是今年最大的进步。“给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病情、治疗、情感等都可以交流,互相倾诉,可以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汪医师说。

    在今年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就有艾滋病患者鼓励病友:“你应该去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一幕让汪医师印象深刻,也很欣慰看到患者良好的精神状态。他说,“社区关怀小组”将不定期开会。

    声音:“最头痛的是儿童群体”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长不大或者长大了也没用,所以干脆不配合治疗。”汪医师说,这么多年的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令他最头痛的是儿童群体,因为需要终身服药,导致很多家长无法坚持,儿童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医治。

    目前,漳州正在接受治疗的6名儿童患者也成为了汪医师特别关注的对象,而今年一名6岁女童患病去世,让他倍感沉重。

    这名小女孩不到两岁时,被漳州的一对父母收养,今年发病,查出来之后,养父母花了很多心思治疗,但是因为已经是晚期,只能离开医院,小女孩不幸去世了。“接触了小女孩几次,很漂亮,平时也很懂事,正在读幼儿园中班,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