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如何正确挑保健书
保健类书籍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我妈特别喜欢看医疗保健类的书籍,前一段时间,每天都拿着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唠唠叨叨,说要彻底贯彻书上说的养生方法。后来张悟本被抓,我妈就特迷茫,到底这些保健类的书可不可信?”近日,读者杨先生给书虫版发来邮件询问。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厦门市几家大型书店,在现场,记者看到医疗保健类书籍卖得很火。据其中三家书店的店员介绍,保健类书籍在店里的销售量一直保持在前三名。
在厦门外图书城卖得最好的是《癌症只是慢性病》。今年3月份,该书作者、上海中医大博导何裕民来厦门讲座,当天就卖出100多本。外图楼层经理林玉墅说,“9月11日,何裕民会再来外图讲座,主题是《吃出来的肿瘤》,关心癌症方面信息的读者可以关注。”
在光合作用书房的中山店,一楼靠里面的一张大桌子和边上的两个书柜上满满地摆着医疗保健类书籍。店员林艺鑫介绍,“张悟本的书刚出来的时候,简直卖疯了。销售热潮持续了半年之久。一直到张悟本被捕的消息出来以后,还有人来书店买他的书。有时候,其他客人会告诉来买书的人,‘他都被抓了,你不知道吗?’”
“这段时间,《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卖得最好。如果补货及时,《求医不如求己》一个月至少能卖200本。在每周的销量榜上,冠军几乎都是保健类的。”林艺鑫说,这些书的受众以38岁至50岁的女性居多。
在新华书店的中山店,医疗保健类书籍也占据了店内一楼的一整个书柜,但记者没有看到张悟本的书。店员解释,当时张悟本被捕消息一传出,他的书就马上撤柜了。据这个门店的统计数据显示,张悟本的书在上半年共卖出329本,这只是这家门店的销售量,不包括新华书店的其他门店。店员表示,和中医相结合的保健养生类的书卖得最好,特别是讲穴位按摩的,“比如《手到病自除》,老人家都喜欢这类的,他们觉得很实用,可以在家DIY。还有‘一学就会’系列的,读者觉得需要学习按摩的基本知识。”
包括张悟本的书在内的保健类书籍,为什么会卖得这么好?记者采访了厦门知名营养师、健康管理专家梁志达,梁志达表示,“这些书的书名很耸动,很有卖点。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太好了,生病不用吃药,只要吃对食物,就能痊愈。类似的《按摩治百病》也一样,只要懂按摩,不论什么病,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好。这些书的问题都一样———太片面。健康不是只要食疗或按摩就可以得到的,饮食、运动、心态,有时还要配合药物(生病时),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那么该如何挑选可信的医疗保健书呢?梁志达的建议是,“看经典绝对没错。比如《黄帝内经》。有的人说那是古文看不懂,但是现在也有白话文版了。我理解大多数人的心态,觉得这种书太枯燥,不容易读。所以很多书商投其所好,专门出版那种基本不谈理论,在书中举出很多例子,轻松易读的医疗保健书,加上耸动的书名,很快就热卖了。”
判断一本医疗保健书值不值得买,还要大致翻一下书的目录和内容。梁志达提醒商报读者,“总的来说,有四种保健类书籍不能买。一是书名太耸动的,搞噱头的;二是内容太片面的;三是只顾举例子,看起来过于生动的;四是广告类书籍,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产品或者卖课程。”
(来源:厦门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