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运动性中暑可致脏器衰竭
夏季,我市各大医院急诊科每日都能接到一些中暑患者。医生提醒,普通的中暑可能休息数小时后就能恢复正常,但严重的运动性中暑却可导致身体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夏季进行长跑等大运动量的锻炼,应避开高温时段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孙斐予说,普通市民中暑的并不是很多。一方面,大家都懂得预防中暑;另一方面,家居、办公环境的防暑降温条件也越来越好。但一些在夏季进行激烈运动的市民就要谨防运动性中暑,它与普通中暑不完全相同,是由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超过人体散发的热量而引起的人体过热的状态。
据介绍,运动性中暑时,大于42℃的体温直接作用于细胞,使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有氧代谢途径中断,极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孙斐予表示,运动性中暑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不仅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发生构语障碍、共济失调等,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衰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或衰竭。此外,还有可能引发呼吸系统衰竭、肾功能衰竭、肠溃疡和肝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血糖等并发症。
孙斐予提醒,夏季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应尽量避免10点至14点这个高温时段,早晨和傍晚是比较适合运动的时间。同时,在运动时要选择散热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在通风的条件下运动才能保持身体正常散热。另外,运动前、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糖盐水,避免体内水电解质紊乱。
对出现运动性中暑的患者,孙斐予建议,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快速降温,再送往医院急救。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脱掉衣服,向患者喷大量的自来水并对其吹风,或采取冰敷,将冰放在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大血管上都可显著降低患者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