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生活常识 >> 查看内容

专家称高质量性生活是解决婚姻问题关键

2010-06-10 14:36:44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870

      有句谚语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一项针对3000对夫妇的调查表明,多数夫妇对自己的婚姻关系并不满意。该调查还总结了婚姻的十大弊病。

 

  在调查中,60%的人认为,他们的夫妻关系需要改善;40%的人曾萌生过离开伴侣、独自生活的念头;25%的人表示,自己的性生活就是“敷衍了事”;10%的人不再信任婚姻的另一半。

 

  此外,50%的受访者称,自己的伴侣不再像第一次相遇时那么“深情款款、善解人意”;还有33%的人说,一些“自发”行为,如度假、亲自下厨、下班归来给伴侣买束鲜花等,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调查人员根据受访者的描述,总结了十大婚姻弊病,包括:缺乏主动,丢掉浪漫,糟糕的性生活,不再关注对方,抽不出时间交流,对未来看法不一,互相不信任,缺乏理解,不再喜欢对方,缺乏忠诚。

 

  英国“约会”网的两性关系专家戴维·布朗指出,初次约会时,人们会尽最大努力取悦对方,往往显得浪漫、性感、富有爱心。一旦蜜月期的余温消退,双方就不会像以前一样“相敬如宾”。就像调查所显示的,19%的人关注另一半的时间越来越少;16%的人不再注意彼此间的沟通;46%的人希望对方在性生活中主动一点;超过半数的人不知该如何重拾当初的激情。“尽管幽默感、信任、忠诚对婚姻保鲜至关重要,但高质量的性生活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良药。”

  “为什么不把这种感受告诉爸爸妈妈?”咨询师问。

 

  “我敢和他们说吗?”亮亮又愤怒起来,“他们什么时候听过我的感受?”

 

  对此,亮亮的妈妈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很容易过敏,家里不能养猫狗等有皮毛的宠物。

 

  “你们这样做,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咨询师说。接下来,咨询师和亮亮的妈妈做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她演亮亮的妈妈,让亮亮的妈妈演亮亮。结果,当小猫被赶出去后,亮亮的妈妈和亮亮一样,哭了,她第一次深刻地体验到,她当时的做法对儿子的伤害有多大。

 

  用同样的办法,咨询师也让亮亮的爸爸感受到,他当着外甥的面数落儿子,儿子是何等难过。在咨询室里,这个经历过无数风浪的汉子流下了泪水,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流泪。

 

  这一次咨询深深地震动了亮亮父母的心,之后,他们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亮亮的爸爸不再像以前那样监视儿子的一举一动,一发现不对就加以斥责。亮亮的妈妈也不再轻易把儿子的“丑事”当成和朋友们聊天的谈资。他们开始懂得聆听儿子的感受,并将儿子当成大人一样给予尊重。

 

  他们的改变很快带来了效果,亮亮在学校的小动作越来越少,不再乱动乱说话,并得到了老师越来越多的表扬。

 

  同时,咨询师也和亮亮一起探讨了新的学习方式,亮亮的学习成绩也很快得以改善。

 

  此外,亮亮和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原来,尽管很讨厌父母动不动就指责自己,但亮亮却把父母的这一套带到了学校,他动不动就挑同学的刺,还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结果,他在同学中日益受到孤立。但等父母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不再轻易就指责他时,他也变得对同学越来越宽容,也学会了聆听同学的感受,结果他越来越能融入同学的各种小团队中。这一点极为重要,实际上很多孩子厌学,不是因为不爱学习,而是因为在学校被严重孤立,这让他们觉得学校里没有温暖,他们不愿意在学校待着。

 

  父母是问题的参与者,而非纠正者

 

  亮亮很幸运,因为父母和他的沟通虽然很有问题,但他们愿意承认错误,并及时改变错误。

 

  好的父母,不是只做正确的事的父母,而是愿意承认错误并改变错误的父母。在这一点上,亮亮的父母堪称模范。

 

  很多父母过于苛求自己永远正确,那就会导致一个问题:他们认为,问题是孩子自己的,他们是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于是他们自己永远是正确一方,而孩子永远是错误一方。他们越苛求自己永远正确,那么孩子身上的压力就越大。并且,孩子从本能上知道,他的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责任,但父母拒绝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想把所有责任推给孩子,于是孩子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树起高高的围墙,拒绝和父母沟通感受。

 

  11岁的小姗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妈妈安排她上了七八个学习班,譬如武术班、钢琴班、舞蹈班和演讲班等。

 

  在咨询室中,咨询师问小姗:“上这么多学习班,你累吗?有没有你不喜欢的课程?”

 

  小姗说:“我都喜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姗说这句话时,她看了妈妈一眼,而小姗的妈妈听到女儿这样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仿佛在说:“乖女儿,你真懂事。”

 

  小姗看起来也是很文静、很乖巧的女孩,走路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咨询师知道让她直接表达感受不容易,于是变了一个方式,让小姗把那些课程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次序排列一下。结果,小姗把演讲课排到了最后一位。

 

  咨询师非常温和地问道:“小姗,为什么把演讲课排到最后一位呢?你有什么感受,在姐姐面前说出来吧。”

 

  这句问话似乎唤起了小姗的一些感受,她几次张嘴想说话,但还是没有说出来。咨询师再次鼓励她,她先看看妈妈,然后又看看咨询师,最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我……不想上……演讲课。”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4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