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老人保健 >> 查看内容

六旬台老伯拿下厦大博士学位

2010-04-26 09:56:29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349

这位厦大60岁的台湾博士生比他的两位导师分别大9岁、13岁

 

陈彤生老人

 

   60岁的台湾人陈彤生,日前在厦门大学通过理学博士答辩。这位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最高龄的学生,将于8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他考取厦门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师从周昌乐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比导师还年长9岁。他的另一位导师李绍滋教授,比他小了13岁。


   昨日,陈彤生在厦门大学海韵校区科研2楼实验室接受记者采访,身处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中,那花白的双鬓格外引人注目。然而,他说,做学问没有代沟,与年轻的同学一起上课、讨论,学业上互相帮助,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屡败屡试 5年考博20次


   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陈彤生太开心了。要知道,为了这个博士的梦想,他在5年的时间里整整考了20次。


   大学本科,陈彤生专业是航海,毕业后在台服兵役两年。此后,又经历5年的航海生涯,曾环游世界5圈。船上生活单调,他重拾课本。


   陈彤生并不是第一次当大龄学生,1981年他考取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研究生时,已经31岁。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台湾东吴大学、光武工专等高校教书,时隔17年,又为考博努力。


   “从2000年开始准备考博,5年的时间里,平均一年报考4所高校,失败了19次。”陈彤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拼搏进取,并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所以,他在考博的路上越挫越勇,2006年终于被厦大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录取。他感到非常幸运,厦大在台湾是一所颇有影响力的名校,而他的导师更是智能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学无止境 “60岁读书不算老”


   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医现代化,也就是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药开发和中医诊断。这是一个交叉学科,三年多读下来,他的生活并不轻松。


   当学生的头两年,陈彤生在台湾仍兼着工作,每个周末都要回台北给学生讲课。从去年起,他把所有精力投入科研,一年只回台湾三次,住博士生公寓,吃学校食堂,除了上课就是做实验。


   年届六旬还读博士,是否值得?对于记者的问题,陈彤生说,学无止境,60岁也不算老。对他来说,读博不只是一个梦想,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有趣的是,他的家里四口人,除了太太,其他几个都还是学生。儿子今年刚上大三,女儿上大二。他说,两个孩子都支持他在学问上的追求。


   学有所成 创新发明申请专利


   “最感欣慰的是,我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发明的中医证型模型已经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陈彤生告诉记者,中医证型模型的作用,就是将病因病机、病状和用药等进行对应分析,用于研究疾病和药物作用原理,以及开发新药等。这个发明,对中医将治病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形象化的描述,也很有帮助。


   博士生导师李绍滋评价陈彤生是一个刻苦的学生,很有毅力。“他的学习劲头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令人敬佩。他对同学非常有礼貌,对老师毕恭毕敬,而我们也非常尊重他。”李绍滋说。


   祖籍漳州的陈彤生对中医情有独钟,希望毕业后能在祖国大陆找到与中医相关的工作。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8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