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寿斑良恶亦需辨
2008-05-27 17:11:0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872
早年有一篇小学课文叫《寒号鸟》,说古老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只寒号鸟,羽毛美丽,歌喉嘹亮。他到处卖弄聪明,嘲笑别人劳动。
一些好心的鸟儿提醒它:“深秋了,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明天再搭吧,急什么!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这样,日复一日。冬天到了,鸟儿们晚上都躲在暖和的安乐窝里休息,寒号鸟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哀叫:“明天就垒窝。”几天过去,寒号鸟被冻死了。显然,寒号鸟无“未雨绸缪”的深谋远虑,到头来只有坐以待毙。这篇寓言曾教育过多少代人,至今仍能给人以警示。
“未雨绸缪”语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释义,趁天还未下雨,先把门窗缠缚牢固。绸缪,有修缮的意思。清初文人朱用纯着《治家格言》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喻意做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如是现时人们常说的“忧患意识”,有备则无患。如今,居住商品房,需物业管理。那么,人的身心保健需健康管理,就不难理解了。
从另一个层面看退休养老,自然就是“健康投资”问题。亲闻某厂老总杨先生,艰苦创业,悉心经营,企业注册资金1个亿,是纳税大户之一。一天夜里,他因突发心脏病猝死离世,时年52岁。据说,他已存入个人养老保险金300万元。事业受挫,家人失落。杨先生把“养老金”遗留他人,却将“遗憾”给了自己。引人遐想的是,杨先生依然步“寒号鸟”的后尘,在“健康投资”方面,没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感悟“福如东海长流水”的真谛,没有在防病保健上“未雨绸缪”,结果落得个“中年早逝”。
中年人面对“健康问题——遭遇猝死”,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有调查显示,心原性猝死在西方国家占死亡总人数的25%~30%,在我国约占5%。心原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医学家指出,40岁以上的肥胖男性,多属于冠心病高发人群。嗜烟、酗酒、过劳等都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诱因。难道还不应该多加小心吗
“人到中年万事忧”,主要忧在“健康”失控。人体生理机制衰老进程始于19岁,到40岁已进入完全衰老的临界点。20岁以后,每长10年,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就减慢2%;直到70岁时,身体的所有器官功能会普遍下降到20岁时的30%。如不在意健康投资,一旦感觉力不从心,其时衰老进程已无法再逆转。现代人物质生活虽有极大改善,但潜伏的健康危机甚 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尤其是头面部,会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扁平斑点,人们称之为“寿斑”、“老年斑”,认为这是进入老年期的一种征象。寿斑实际上指的是老年疣和老年角化病,前者是一种良性表皮肿瘤,后者则属“癌前病变”,二者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老年疣又叫脂溢性角化病,常见于手背、面颈、躯干等处。表现为芝麻大至黄豆大或更大的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的皮疹,稍高出皮面,也可呈乳头状,境界清楚,表面常附有油脂性鳞屑,触之柔软,不痛不痒。因为人进入老年之后,新陈代谢能力降低,细胞膜中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脂质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经铜离子催化后形成脂褐质,堆积在细胞内,就会使皮肤出现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老年疣是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样改变,不需要治疗。
老年角化病,又叫日光性角化病,发病与长期日晒有关,多见于老年农民、渔民或长期从事室外工作者。皮疹多发生于面部、秃发的头顶部和手背处,表面如黄豆至蚕豆大、孤立的丘疹或隆起性结节,境界常不清楚,表面粗糙,质地较硬,覆以黄褐色或黑褐色痂皮,不易剥离,若强行揭除痂皮,可见潮红渗出面,易出血。本病是一种癌前损害,约有20%的病人皮损可恶变成鳞状细胞癌。一旦周围发红,基底扩大或溃破出血时,常为恶变的征兆,要马上到医院采用冷冻或手术切除。
多,一日三餐营养失衡,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庸医假药借机横行,导致健康危机无处不在。于是“健康管理”应运而生,急需倡导“为健康投资,让幸福增值”。
“健康管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以“健康四大基石”理念为基础,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为核心,构筑“健康新起点”,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与群体健康,实施全方位“管家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内容有三点:一是收集个人健康信息,随时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依据;二是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对个人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起到健康警示作用;三是实现个人健康规划,改善健康状况。对不同危险因素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健康教育,防病保健;二级预防是发现疾病,规范治疗;三级预防是控制并发,避免后患。犹如房屋实施“物业管理”一样,进行有偿服务管理。
大千世界
一些好心的鸟儿提醒它:“深秋了,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明天再搭吧,急什么!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这样,日复一日。冬天到了,鸟儿们晚上都躲在暖和的安乐窝里休息,寒号鸟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哀叫:“明天就垒窝。”几天过去,寒号鸟被冻死了。显然,寒号鸟无“未雨绸缪”的深谋远虑,到头来只有坐以待毙。这篇寓言曾教育过多少代人,至今仍能给人以警示。
“未雨绸缪”语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释义,趁天还未下雨,先把门窗缠缚牢固。绸缪,有修缮的意思。清初文人朱用纯着《治家格言》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喻意做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如是现时人们常说的“忧患意识”,有备则无患。如今,居住商品房,需物业管理。那么,人的身心保健需健康管理,就不难理解了。
从另一个层面看退休养老,自然就是“健康投资”问题。亲闻某厂老总杨先生,艰苦创业,悉心经营,企业注册资金1个亿,是纳税大户之一。一天夜里,他因突发心脏病猝死离世,时年52岁。据说,他已存入个人养老保险金300万元。事业受挫,家人失落。杨先生把“养老金”遗留他人,却将“遗憾”给了自己。引人遐想的是,杨先生依然步“寒号鸟”的后尘,在“健康投资”方面,没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感悟“福如东海长流水”的真谛,没有在防病保健上“未雨绸缪”,结果落得个“中年早逝”。
中年人面对“健康问题——遭遇猝死”,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有调查显示,心原性猝死在西方国家占死亡总人数的25%~30%,在我国约占5%。心原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医学家指出,40岁以上的肥胖男性,多属于冠心病高发人群。嗜烟、酗酒、过劳等都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诱因。难道还不应该多加小心吗
“人到中年万事忧”,主要忧在“健康”失控。人体生理机制衰老进程始于19岁,到40岁已进入完全衰老的临界点。20岁以后,每长10年,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就减慢2%;直到70岁时,身体的所有器官功能会普遍下降到20岁时的30%。如不在意健康投资,一旦感觉力不从心,其时衰老进程已无法再逆转。现代人物质生活虽有极大改善,但潜伏的健康危机甚 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尤其是头面部,会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扁平斑点,人们称之为“寿斑”、“老年斑”,认为这是进入老年期的一种征象。寿斑实际上指的是老年疣和老年角化病,前者是一种良性表皮肿瘤,后者则属“癌前病变”,二者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老年疣又叫脂溢性角化病,常见于手背、面颈、躯干等处。表现为芝麻大至黄豆大或更大的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的皮疹,稍高出皮面,也可呈乳头状,境界清楚,表面常附有油脂性鳞屑,触之柔软,不痛不痒。因为人进入老年之后,新陈代谢能力降低,细胞膜中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脂质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经铜离子催化后形成脂褐质,堆积在细胞内,就会使皮肤出现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老年疣是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样改变,不需要治疗。
老年角化病,又叫日光性角化病,发病与长期日晒有关,多见于老年农民、渔民或长期从事室外工作者。皮疹多发生于面部、秃发的头顶部和手背处,表面如黄豆至蚕豆大、孤立的丘疹或隆起性结节,境界常不清楚,表面粗糙,质地较硬,覆以黄褐色或黑褐色痂皮,不易剥离,若强行揭除痂皮,可见潮红渗出面,易出血。本病是一种癌前损害,约有20%的病人皮损可恶变成鳞状细胞癌。一旦周围发红,基底扩大或溃破出血时,常为恶变的征兆,要马上到医院采用冷冻或手术切除。
多,一日三餐营养失衡,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庸医假药借机横行,导致健康危机无处不在。于是“健康管理”应运而生,急需倡导“为健康投资,让幸福增值”。
“健康管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以“健康四大基石”理念为基础,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为核心,构筑“健康新起点”,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与群体健康,实施全方位“管家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内容有三点:一是收集个人健康信息,随时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依据;二是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对个人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起到健康警示作用;三是实现个人健康规划,改善健康状况。对不同危险因素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健康教育,防病保健;二级预防是发现疾病,规范治疗;三级预防是控制并发,避免后患。犹如房屋实施“物业管理”一样,进行有偿服务管理。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