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踮踮脚尖可让心脏更健康
“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久坐或久站后,都会感到下肢酸胀,特别是从事教师和服务性行业的人,上了些年纪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重者还会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淀、伤口经久不愈等,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致。
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又有大量血管,人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据测定,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
我国古代医生和养生者,早就认识到下肢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发明了相应的保健操。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现在仍为不少人操练的八段锦中,就有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踮脚运动。
踮脚运动的具体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踮脚运动不受场地、时间和器械限制,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文职人员的疲劳,预防一些职业病的发生,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一个简便有效的锻炼方法。因此,当你久坐或久站时,可以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每次5~10分钟,对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链接】
自测心跳判断心脏问题
心跳次数: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60—100次/分之间。超过100次/分称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称心动过缓。产生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热 、运动后 、情绪激动 、贫血等心外原因引起 ,如心动过速与上述几种原因无关 ,应考虑心脏本身疾病 ,最常见的是心肌炎 、甲亢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 ,如果心跳次数突然减慢 ,必定与心脏有关 ,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心跳节律:心脏的跳动节律必须保持稳定间隔。心跳突然提早出现称早搏(也叫提前收缩),多数人会有心从喉咙口跳出来的感觉或者明显心悸。心跳节律突然减慢称逸搏或心脏停搏 ,大多数人会感到头晕 ,严重者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