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运六气看今年秋分养生要点
2025-09-30 10:38:01中国中医药报佚名查看次数:16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陶国水 江苏省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时序秋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至此天气由热转凉。秋分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又是五运六气学说中“四之气”与“五之气”交接的重要节点,对于研判下一阶段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疾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与发病特点
首先,从节气上论,“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从五运六气论,2022壬寅岁,岁运为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五之气”自秋分到小雪前一日(9月23日~11月21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反映在气候上,会出现寒化早至。如《黄帝内经》描述“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这一时段气温会较往年偏凉,雨水可能相对偏多,但是受岁运以及司天之气“火”与在泉之气“风”的影响,气候变化相对复杂,气温变化亦较大,不排除短暂气温反弹的现象。
发病上,受气化因素影响,肝强脾弱、风火相煽,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易发,时有口腔溃疡、痤疮、失眠、便秘等上火的情况。“五之气”这一时段容易出现腹泻、痢疾以及燥症。
秋季五行属金,在人体应肺,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风善行数变,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与“风”相关,此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易反复或加重。肺主皮毛,易出现皮肤干燥、皮肤过敏等现象。
如实际气候出现雨水偏多,还要注意防湿。《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湿如产生伏邪,会导致冬季咳嗽。
从《黄帝内经》关于疫病流行的相关要素分析,这一时段不具备出现大规模疫情的气候、运气条件。当然,从流行病学看,秋季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做好个人卫生与预防措施仍然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