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中医有“膏”招
从医近30年,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五运六气学说,对临床各类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老慢支、慢阻肺、哮喘)、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男性前列腺疾病、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擅长运用“五运六气”针法治疗各类疾病。长期致力于中医养生的临床研究,尤其对“三伏贴”和“膏方”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
膏方的作用
1.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4.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服食扶正膏滋,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5. 一人一方,专病专治
想要服用膏方调理身体,一定要到正规的、具有膏方标准制作工艺的中医院,找专业的中医专家进行辩证,根据不同的人,做到一人一方,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冬季养生还需注意
早睡晚起
进入冬季后,养生宜藏阳、藏精,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平时要做到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此外,此时节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多晒太阳。运动时,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相对缓和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以微微汗出为佳。
保持乐观
冬季天气多雾阴晦,人的情绪在这种天气影响下有时会出现失望、悲伤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志郁积在心不能充分疏泄就会危害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调养情志,保持乐观情绪,节喜制怒,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娱乐活动,保持心情的愉悦,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滋阴潜阳
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
可多食温补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另外,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能润肺生津。但是,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虽然适宜吃热性食品,但过于麻辣的食品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动静结合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也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运动还能减轻人们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但是运动时,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尤其是雾霾天气时锻炼,同时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预防疾病
冬令时节,要注意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心脑血管、胃肠病等疾病。
防感冒
预防感冒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多饮水,可促进新陈代谢,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还可以防止干燥症状的出现,最主要的还是可防止内热的产生。其次要合理饮食,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外感风寒即可患上流感。最后要做到精神放松,勿过劳,精神紧张、超负荷工作可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防心脑血管病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此要注意防护。首先要十分注意保暖;其次,患者心态要平稳,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还要适当的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防胃病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会大量增加,易使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另外,天气转冷,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胃肠负担也会因此加重,也易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病的复发。胃肠疾病重在预防,平时应该做到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