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江: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心理健康
2019年6月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国家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机制”,深入化解社会潜在矛盾,倾力消融市域社会治理风险,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法卫健“双牵头”
“砰砰砰……”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一间教室内传出了击打的声音。原来,这是学校设立的宣泄室,室内设置的几个沙袋供同学们宣泄学习压力。2019年9月,该中学组织心理教师成立了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并通过专家讲座、班会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该中学每学期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筛查,普及率达100%,同时利用量表、积木技术、沙盘游戏、教师观察及个别谈话等,全方位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2019年,牡丹江市制定下发《牡丹江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政法、卫健“双牵头”的工作机制。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成由15个部门、8所大中专院校主管领导和各县(市、区)委政法委书记、政府分管副县(市、区)长任成员的组织体系。
牡丹江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平安牡丹江建设考评,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线上线下强服务
2021年12月的一天,牡丹江南山医院心理咨询热线接到一名15岁女孩的来电,称其因为生病拖累家庭,感觉愧对父母欲跳楼自杀。工作人员迅速按流程联系警方和家属,及时化解了危机。在诊疗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女孩曾有自杀史,并患有重度抑郁症。随后,医院与家属密切配合,通过住院治疗,化解了女孩的自杀倾向。
牡丹江市加强统筹谋划和监测预警,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开通了市级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依托专科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体系,实现医院、社会、基层、社区信息共享,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牡丹江市不断提升线下服务水平。在7家医疗机构设立减压室,在9家市、县级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所辖6县(市)全部建立县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在两个乡镇打造社会心理服务样板,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建立社会化精神卫生三级康复基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不同群体服务平台模块。目前,受益人群超10万人,有效化解了社会潜在风险。
牡丹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对新冠肺炎感染者、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目前已服务15000多人次。
加大扶持重培训
牡丹江市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不断壮大社会心理服务队伍,打造示范样板。
市委、市政府出台30多项政策,持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心理服务的扶持力度,打造学生健康指导中心、家庭暴力心理干预中心、妇女儿童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服务组织,树立“谭力心吧”“心康园”“丽江灵语”等社会心理服务示范样板10余个。
同时,牡丹江市定期聘请国家级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对1200余名基层公卫医师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对近千名青年志愿者、基层网格员、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开展心理健康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牡丹江市共成立24支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干预微信群720个,组织专家、专业团队录制播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9期,制作各种心理调节方法视频1000余个,开展线上心理健康宣传5000多次,印发心理防护手册57000册……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有效消融了市域社会治理宏观风险,培育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