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口腔 >> 查看内容

【口腔】日常导致蛀牙的原因有哪些?

2017-08-25 10:49:44海峡名医网佚名查看次数:352
  E网通天下,名医进万家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农历丁酉年七月初四,海峡名医网为您推荐 “早”健康每周五专栏——五官科疾病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大家预防疾病的意识,树立每天健康生活行为习惯。

  【口腔】日常导致蛀牙的原因有哪些?
  在医学上蛀牙又叫龋牙,主要是因为牙齿表面附有的牙菌导致的。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蛀牙。那么,形成蛀牙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细菌是造成龋病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国际上公认致龋的细菌种类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细菌攻击牙体硬组织,使其发生慢性病变,变为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里残留的食物残渣上繁殖,发酵而产酸,使牙齿被腐蚀,软化,脱钙。牙齿脱钙后,便慢慢形成龋洞。

  其次,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
  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
  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齿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

  另外,饮食也会影响龋齿发生。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
  如果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
  最后,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也会影响龋患率。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洗涤、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
  那么,蛀牙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敬请关注海峡名医网微信公众号下周五精彩内容:
  【口腔】蛀牙的危害有什么?应该如何预防?
  看完了本期我们为您准备的科普知识,您的心中是否依然存有疑惑呢?又或者您有什么问题想咨询我们的专家呢?您都可以在微信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的专家将为您倾情解答!

  推荐秘方:
  预防蛀牙的食物
  芹菜
  芹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吃芹菜的同时就能擦去不少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对粗纤维食物反复的咀嚼还可刺激唾液的分泌,平衡口腔内的酸碱度。
  来源:你身边的好伙伴——海峡名医网
  预告一下:
  明天“早”健康——周六美容/心理科专栏,欢迎您的收听收看。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海峡名医网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7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