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警惕6个骨质疏松治疗误区
2017-07-20 09:50:49家庭医生在线林宗可查看次数:310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老年人的“隐形杀手”,因为它没有明显的症状,悄无声息地发生着。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导致骨折,骨折后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生命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有不少患者会陷入一些治疗的误区。
许多老年人认为出现骨质疏松因为缺钙引起的,所以认为补补钙就可以治好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表示,患者需要清晰认识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骨质疏松最主要的防治目的就是提高骨量和增加骨的强度,避免骨折的出现,避免骨折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误区二:盲目补钙
许多患者发现自己患上骨质疏松后,便盲目补钙,钙片、口服液、牛奶......多管齐下,这样心里才踏实。专家提醒,并不是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通常人体每天只需要6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会变成骨骼,相反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容易导致高钙血症,还可能会引起肾结石。
误区三:常喝骨头汤补钙
国人讲究以形补形,许多人认为骨头含钙量高,所以常用慢火熬骨头汤喝补钙。专家指出,实验结果表明,骨头汤的含钙量并不高,相反,长时间熬制的骨头汤里嘌呤和脂肪含量非高,经常饮用还有可能导致尿酸和血脂增高,损害身体健康。
临床上发现不少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没有接受治疗的必要。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可取。如果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稍有不慎跌倒就极有可能造成骨折,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老年人如果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褥疮等一系列问题。
误区五:擅自停药
钙质的补充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现吃不吃药都没有差别,不痛不痒,于是擅自停药。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骨折的出现,如果患者等疼痛好转了就停止治疗,达不到逆转骨质流失和预防骨折的作用。
误区六:宜静不宜动
“患有骨质疏松,骨头那么脆,还是少运动比较好,以免骨折。”有这种想法的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少见,那么骨质疏松患者是不是真的少运动好了?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相反骨质疏松患者应该积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路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同时还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