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美食
2008-05-07 10:40:0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515
长沙年糕
源于糯米糍粑,又称"糯粢"。明、清时期,长沙城镇南货食品作坊在制作糍粑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将糯米磨成细粉,加入白糖,用水揉成米团,再捏成长条或方块、圆块,压入各种辅料,制成年糕应市。民国时期,春节期间制作年糕的作坊有近40家,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1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以杏花村食品作坊所制最为著名。现在增加了火腿、香肠、果脯、海味等新品种。糕色泽玉白,柔软光滑、细腻油润,糯软清香,甜糍醇爽,油炸、火烤、汤煮均可,老少咸宜。春节食之,已成风俗。
长沙奶糕
1910年(清宣统二年)江永寿堂的创始人江恒寿采用优质米粉、白砂糖及疳积糖配合成肥儿糕,清香味甜,易于消化,兼有肥儿驱虫功效,作为乳品深受欢迎。长沙主要食品作坊竞相仿制生产,成为糕点行业的一种主要食品。糕呈正方形,色泽洁白,质地细腻,含有黄豆、奶粉、米粉。气味芳香、营养丰富,便于携带、运输、贮存、食时用沸水冲调,易于消化吸收。
长沙牛奶法饼
为湖南中式糕点中唯一发醇的产品,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初称"发饼",作为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大众化食品,面世即受到市民青睐,以致店家卖俏而只于夜间出售,以招徕其它生意,促进了夜市繁荣。成为当时湖南糕点行业的"拳头"产品。主要原料为精面粉、饴糖、奶粉、甜酒、纯碱、苏打等,经面团调制、甜酒发醇、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饼呈扁圆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黄色,入口松软,奶香浓郁,酒香醇绵,甘甜味美。
德园包子
老长沙都知道这么一首民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百年老店德园位于长沙的繁华地带,每天早上,买包子的人排成长龙,在店门前延伸折曲,也算是长沙街头一景。
德园包子选料精细。糖陷用白糖、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相拌而成,香甜爽口;肉陷则选用猪前夹缝肉或好瘦肉,拌以香菇、冻油等调料,油而不腻。德园的掌案师傅历来都是技术高超的老师傅,所制包点皮薄陷大、颜色白净、质地松软、富有弹性。
椒盐馓子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香睡无轻梦,压褊佳人臂缠金。”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寒具》诗。“寒具”便是馓子。据考证,长沙制作馓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楚辞.招魂》中就有记载。精心制作的馓子,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造型新颖别致,既是点心,又可菜食。其主要原料是面粉、盐和白胡椒粉,经油炸而成。
姊妹团子
本世纪20年代初,长沙火宫殿的圩场,年轻漂亮的姜氏姐妹摆了一个卖团子的摊担,她们制作的团子既好看又好吃,被人交口称赞。姊妹团子因此而得名。姊妹团子以大米为原料,分为糖陷和肉陷两种。其颜色瓷白,晶莹透亮,小巧玲珑。糖陷团子甜香不腻,肉陷团子鲜嫩上口。其味糍糯柔软,别具风味。
菊花烧卖
烧卖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长沙火宫殿、玉楼东的菊花烧卖更是深受长沙人的喜爱。菊花烧卖包皮透亮,味咸椒香,顶端开口处用蛋黄点缀成菊花瓣状,更显雅致。糯米陷松软而不熟烂,粒粒可数。
龙脂猪血
龙脂猪血,是指加工后的猪血特别嫩滑,有如龙肝风脂一般美味。龙脂猪血用新鲜猪血味原料。制好的猪血辅以干椒末、冬排菜和芝麻油,味微辣而香脆,爽滑鲜嫩,十分可口。特别是在冬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血,能使周身暖和,五腑受用。
杨裕兴面条
历经五代的杨裕兴面馆,黑底金字招牌百年不倒,每天吃面的人自早到晚川流不息。杨裕兴面条选料合理,制作考究,调料丰富。自己加工的碱面韧而柔软,口感好;煮面条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味汤用猪筒子骨加老母鸡炖就;面码有几十种,从大众化的肉丝、酸辣到高档的蟹黄、瑶柱,一应俱全,随报随到。
宝庆猪血丸子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
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
源于糯米糍粑,又称"糯粢"。明、清时期,长沙城镇南货食品作坊在制作糍粑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将糯米磨成细粉,加入白糖,用水揉成米团,再捏成长条或方块、圆块,压入各种辅料,制成年糕应市。民国时期,春节期间制作年糕的作坊有近40家,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1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以杏花村食品作坊所制最为著名。现在增加了火腿、香肠、果脯、海味等新品种。糕色泽玉白,柔软光滑、细腻油润,糯软清香,甜糍醇爽,油炸、火烤、汤煮均可,老少咸宜。春节食之,已成风俗。
长沙奶糕
1910年(清宣统二年)江永寿堂的创始人江恒寿采用优质米粉、白砂糖及疳积糖配合成肥儿糕,清香味甜,易于消化,兼有肥儿驱虫功效,作为乳品深受欢迎。长沙主要食品作坊竞相仿制生产,成为糕点行业的一种主要食品。糕呈正方形,色泽洁白,质地细腻,含有黄豆、奶粉、米粉。气味芳香、营养丰富,便于携带、运输、贮存、食时用沸水冲调,易于消化吸收。
长沙牛奶法饼
为湖南中式糕点中唯一发醇的产品,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初称"发饼",作为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大众化食品,面世即受到市民青睐,以致店家卖俏而只于夜间出售,以招徕其它生意,促进了夜市繁荣。成为当时湖南糕点行业的"拳头"产品。主要原料为精面粉、饴糖、奶粉、甜酒、纯碱、苏打等,经面团调制、甜酒发醇、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饼呈扁圆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黄色,入口松软,奶香浓郁,酒香醇绵,甘甜味美。
德园包子
老长沙都知道这么一首民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百年老店德园位于长沙的繁华地带,每天早上,买包子的人排成长龙,在店门前延伸折曲,也算是长沙街头一景。
德园包子选料精细。糖陷用白糖、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相拌而成,香甜爽口;肉陷则选用猪前夹缝肉或好瘦肉,拌以香菇、冻油等调料,油而不腻。德园的掌案师傅历来都是技术高超的老师傅,所制包点皮薄陷大、颜色白净、质地松软、富有弹性。
椒盐馓子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香睡无轻梦,压褊佳人臂缠金。”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寒具》诗。“寒具”便是馓子。据考证,长沙制作馓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楚辞.招魂》中就有记载。精心制作的馓子,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造型新颖别致,既是点心,又可菜食。其主要原料是面粉、盐和白胡椒粉,经油炸而成。
姊妹团子
本世纪20年代初,长沙火宫殿的圩场,年轻漂亮的姜氏姐妹摆了一个卖团子的摊担,她们制作的团子既好看又好吃,被人交口称赞。姊妹团子因此而得名。姊妹团子以大米为原料,分为糖陷和肉陷两种。其颜色瓷白,晶莹透亮,小巧玲珑。糖陷团子甜香不腻,肉陷团子鲜嫩上口。其味糍糯柔软,别具风味。
菊花烧卖
烧卖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长沙火宫殿、玉楼东的菊花烧卖更是深受长沙人的喜爱。菊花烧卖包皮透亮,味咸椒香,顶端开口处用蛋黄点缀成菊花瓣状,更显雅致。糯米陷松软而不熟烂,粒粒可数。
龙脂猪血
龙脂猪血,是指加工后的猪血特别嫩滑,有如龙肝风脂一般美味。龙脂猪血用新鲜猪血味原料。制好的猪血辅以干椒末、冬排菜和芝麻油,味微辣而香脆,爽滑鲜嫩,十分可口。特别是在冬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血,能使周身暖和,五腑受用。
杨裕兴面条
历经五代的杨裕兴面馆,黑底金字招牌百年不倒,每天吃面的人自早到晚川流不息。杨裕兴面条选料合理,制作考究,调料丰富。自己加工的碱面韧而柔软,口感好;煮面条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味汤用猪筒子骨加老母鸡炖就;面码有几十种,从大众化的肉丝、酸辣到高档的蟹黄、瑶柱,一应俱全,随报随到。
宝庆猪血丸子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
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