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中医 >> 查看内容

小儿按摩的常见穴位 给小儿按摩有哪些注意事项

2016-10-19 15:18:52 家庭医生在线佚名查看次数:209
  小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保健和治疗方法。那么对于家长朋友来说,小儿按摩有哪些常见的穴位呢?给小儿按摩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儿按摩有哪些常见穴位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给小儿按摩有哪些注意事项
  【按摩环境要安静,室温要适宜】
  室温过高,小儿治疗部位和术者的手部易于出汗,影响手法操作;室温过低,则易使患儿受到寒凉的刺激。
  【术者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
  术者必须勤修指甲,以免刺破小儿皮肤,影响治疗。按摩中要用柔软的毛巾覆盖操作部位,并要经常换洗。
  【体位合适】
  按摩前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所取的穴位以及术者运用手法的需要,使患儿保持一定的体位。选择体位以便于手法操作和使患儿舒适为原则。一般3岁以下可由别人抱着按摩,3岁以上小儿可单独采取坐位、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
  【辩证施法】
  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来运用手法和选取穴位。不能认为小儿按摩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古人的操作成方就满足了。
  【术者精力要集中】
  按摩时,术者精力要集中,手法要适度开始手法不宜过重,应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由浅入深,以便使患儿逐步适应,术者态度要和蔼可亲,争取患儿的积极配合,防止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下一步治疗。
  【 按摩次数】
  通常每天睡前按摩1次,重症患儿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1周为1疗程。如进行两三个疗程,未见一点效果者。应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按摩的禁忌症】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疮疖等,局部不宜按摩。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组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
  (3)各种恶性肿瘤、骨折、脱位等。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3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