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保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中医 >> 查看内容

乌梅丸是什么?了解乌梅丸的功效及使用方法

2016-10-17 14:47:07家庭医生在线佚名查看次数:250
  乌梅丸是什么?很多人对乌梅丸有些陌生,究竟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用于什么疾病,一起来了解下吧。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与《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厥阴病之主方。
  乌梅丸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常被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疑难病症。
  乌梅丸配方组成
  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乌梅丸功效和作用
  治蛔厥证
  蛔得酸则静,故此方用乌梅、苦酒之酸以制蛔;蛔得苦则下,故用黄连、黄柏之苦以下蛔;蛔得辛则伏,故用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之辛以伏蛔;蛔得甘则动,故用人参、当归之甘以诱蛔。在临床中,运用乌梅丸主治蛔厥证而没有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多,其实临证只要慢性胆囊炎的表现符合蛔厥证者,以法用之则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治久利证
  乌梅丸“又主久利”,方中乌梅、苦酒收敛止泻;黄连、黄柏清泄上热;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温暖下寒;人参、当归补益气血。上诉可知乌梅丸是主治上热下寒夹虚证或寒热错杂夹虚证的重要治病方。
  治肝热阳郁证
  根据“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当属肝热阳郁证。此方中乌梅、苦酒酸甘化阴,滋补肝体,以治消渴;黄连、黄柏以苦寒清热,以治心中疼热;少用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之辛,辛热通达阳郁,以治饥而不欲食;气血不足,人参、当归之甘能补肝体,以治病体夹虚。本方中诸药相互为用,清热不遏阳,通阳不助热。肝体阴而用阳,阳主动,用滋阴药虽能滋肝,但妨肝阳主动,所以滋肝必用通阳,以使阴得阳而化生。
  最后提醒大家,乌梅丸如果不熟悉,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952s